close

圖片來源: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0/08/post-2006.html

圖片來源: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0/08/post-2006.html

放上這張劇照的原因在於這是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電影內容

 

     王新誠,一位在水族館上班的員工。這樣一個在社會中並不突出的角色卻因他另一個身分──自閉症孩子的父親而顯得偉大。大福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喜歡游泳,喜歡吃蛋,喜歡不斷反覆的事物,喜歡把東西整齊地排列好。大福在所有自閉症的案例中也不特別突出,但他因為父親的過世而必須學著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電影的內容就是在細說一個父親在罹患肝癌末期之後,如何安排孩子的未來以及如何將日常生活中的事一件一件教給這個孩子。沒有太多情感上語言的對話,電影中以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畫出了父子間的深情。

 


想法最多、最有收穫的部份


    電影中的許多部份都讓我有所感觸、感動,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一幕父子倆坐在船上的畫面。藍天白雲下平靜水面上的小船,一切看起來就像是度假一般悠閒而愉快,突然間兩人腳上的繩子和繩子另一端綁住的鐵塊撕裂了這一幅畫,「我們走吧」爸爸平淡地說,似乎一切就是那麼自然而然地發生了。隨著鐵塊的重量,兩人沉入大海之中。

    那個畫面讓我愣住了,那麼舒服的畫面竟然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我相信劇中的爸爸一定經過幾番的掙扎才忍痛做出這個決定,但是到了真的要帶著孩子一起走的那一刻居然是那麼平靜得嚇人。所幸大福將繩子解開救了自己和爸爸,這個部分也令我很感動,就算阿福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就算他好像什麼都沒在聽,但他不會用死來逃避一切。

     大福並不是個沒有情緒的人,不喜歡的事情他會重複對方的句子表示反對,想念爸爸時他會焦慮不安,這些都可以將許多人對於自閉症孩子的刻板印象推翻,他們不是沒有情緒,他們不是不願意表達情緒,只是他們透過不同的方式宣洩而已。

    在爸爸去世之後,大福將爸爸教他的事情一件一件完成也很令我感動。我想就跟電話之於鈴鈴一樣,每天重複做著爸爸教他的事情也能讓他藉由踏著曾經一起走過的腳印懷念爸爸,似乎爸爸還在身邊,似乎爸爸真的是那隻海龜,陪著他在水中再續父子情緣。

 

 


在一個融合(inclusive education)的班級裡,教學者在教學過程如何看待這些有特別需求(special needs)的學生?

 

     我認為一個教學者應該給予這些有特別需求的學生更多的耐心與鼓勵。就像電影中的爸爸一樣,那瀰漫在劇中的父愛就是來自他對於孩子的耐心與鼓勵,所以他總是耐住性子反覆地說、反覆地做,「大福真聰明」也成了他的口頭禪。

    相反的,我認為基於同情而給予的差別待遇有可能會造成反效果。在我的求學過程中,班上曾經有過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同學,他不太與人說話也不太與人四目相交,班上很少人會主動關心他、陪他聊天,當他與同學有所不愉快時,老師也只是要大家同情他,畢竟他是自閉症的孩子。我認為老師的出發點不是不好的,只是他用的方式已經直接將那位同學與其他人做了區別,於是許多同學都會認為他有「特權」而更加不喜歡他。

  


除了自閉症以外,還有哪些不同的特別需求比較普遍?


    1. 亞斯伯格症

    2. 過動

    3. 智能障礙

  


延伸閱讀

    1. 《我的名字叫可汗》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nPlX5B3UE

     2. 一個亞斯伯格症孩子的聯絡簿http://www.fhl.net/main/edu/edu48.html

     3. 繪畫高手http://www.youtube.com/watch?v=PzN3CWQSdI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他他張 的頭像
    他他張

    TATA'sblog

    他他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